历史起源 磁共振的功能
1.多参数成像
●可以提供多种图像对比度,如 T1 加权像、T2 加权像、质子密度加权像等。不同的加权图像可以突出显示不同的组织特性,例如 T1 加权像对解剖结构显示较好,T2 加权像对病变组织如水肿等显示敏感。
●能反映组织的生理和生化信息,如组织的含水量、血流灌注情况等。
2.高分辨率成像
●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,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的细微结构。例如,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的灰质、白质、神经核团等结构;在关节成像中,可以清楚地显示关节软骨、韧带、半月板等结构。
●对于小的病变如微小肿瘤、脑梗死灶等也能较好地显示。
3.无辐射危害
●与 X 射线、CT 等检查方法不同,核磁共振检查不使用电离辐射,对人体没有辐射危害。这使得它特别适合对儿童、孕妇等特殊人群进行检查。
4.任意方向成像
●可以在任意方向上进行成像,包括横断面、矢状面、冠状面以及任意斜位。这为医生全面观察病变部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例如,在脊柱疾病的诊断中,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方向。
磁共振的临床应用
1.神经系统疾病
脑部疾病:如脑梗死、脑出血、脑肿瘤、脑炎、多发性硬化等。核磁共振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病变的位置、大小、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。例如,对于脑肿瘤的诊断,核磁共振可以提供肿瘤的位置、边界、血供情况等信息,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。
脊髓疾病:如脊髓炎、脊髓肿瘤、脊髓损伤等。核磁共振能够清晰地显示脊髓的形态、信号变化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,对于诊断脊髓疾病具有重要价值。
2.骨关节系统疾病
关节疾病:如关节炎、半月板损伤、韧带损伤、肩袖损伤等。核磁共振可以显示关节软骨、滑膜、韧带、半月板等结构的损伤情况,为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。
脊柱疾病:如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脊柱骨折等。核磁共振可以清晰地显示脊柱的解剖结构、椎间盘的突出程度、脊髓受压情况等,为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。
3.腹部疾病
肝脏疾病:如肝癌、肝血管瘤、肝囊肿、肝硬化等。核磁共振可以提供肝脏病变的形态、大小、信号特点等信息,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。
胆道疾病:胆囊结石、胆管结石、胆囊癌、胆管癌等有较明显诊断价值,胰胆管水成像(MRCP)对胆系病变及胰、胆管阻塞性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。
胰腺疾病:如胰腺癌、胰腺炎等。核磁共振可以显示胰腺的形态、结构以及周围血管的关系,对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。
肾脏疾病:如肾癌、肾囊肿、肾结石等。核磁共振可以提供肾脏病变的位置、大小、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,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。
4.心血管系统疾病
心脏疾病:如心肌梗死、心肌病、心脏瓣膜病等。核磁共振可以显示心脏的形态、结构、功能以及心肌的灌注情况,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。
血管疾病:如动脉瘤、动脉狭窄、静脉血栓等。核磁共振可以提供血管的形态、结构以及血流情况,为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。
5.其他疾病
乳腺疾病:如乳腺癌、乳腺增生等。核磁共振可以提供乳腺病变的形态、大小、信号特点等信息,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。
软组织疾病:如软组织肿瘤、软组织感染等。核磁共振可以显示软组织病变的位置、大小、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,为软组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