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啥子要捆我爸爸!放开他!”
点击量:次 更新时间:2023-07-25

 

 
 

“为啥子要捆我爸爸!放开他!”某病人因病情危重入住ICU,在探视的时候该家属看到病人的双手被捆绑在病床上,家属非常气愤的要求护士立即松绑,并指责医院不够人性化,缺少温情。

在ICU中,常常见到患者被“捆”在床上动弹不得的情况,那么您知道为什么要对ICU患者进行身体(保护性)约束吗?

 

 

什么是身体约束?

 

 

 

身体约束的专业术语为:保护性约束。通过约束患者手脚,来防止重要管道的拔出,避免患者对自己的伤害。(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(2018年版)》将保护性约束定义为:为及时控制和制止危害行为发生或升级,而对患者实施的保护性措施。)

ICU主要收治急危重症患者,他们常常因为病情需要留置各种管道(比如,气管导管、深静脉置管、胃管、尿管、各种血浆引流管等等),由于留置管道后舒适性差,患者会有拔管倾向。即使是清醒的患者,由于他们对ICU环境的不适应,再加上没有家属的陪伴,也会产生一定的应急和抵触心理,发生自伤或者暴躁的行为。

对于ICU的患者来说,“管道就是生命”,一旦发生拔管,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,严重的话还会危及生命。

 

 

ICU所有患者都需要约束吗?

 

 

 

当然不是,必要时做,按规定做。

保护性约束需要规范性医疗操作,具备完整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标准。约束前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评估,评估患者是否需要约束,约束的对象包括:

1.受精神症状支配,极有可能伤害自己、他人和环境者;极度兴奋、躁动,用药物一时难以控制。

2.对必要的治疗不合作或发生外走行为等扰乱医疗秩序者(比如使用气管切开或插管通气、伴有各类导管、引流管等,经评估有管道拔出风险的患者。)。

3.由于诊疗需求而临时限制患者(例如穿刺期间协助固定体位,皮肤瘙痒期间防止抓挠等)。

 

 

保护性约束怎么做呢?

 

 

 

保护性约束使用前,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解释清楚约束的原因、目的及约束部位,并取得家属配合及签字,才能实施。紧急情况下,可执行临时约束医嘱,待患者病情稳定后,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说明情况并取得签字。

约束虽好,但应定期评估其必要性,及时解除。保护性约束后,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情况,如患者再次出现拔管、自我伤害等风险,应再次予以保护性约束治疗。

知道了以上关于约束的小知识,您是不是已经理解开篇那位患者为什么会被“捆”起来了呢?在ICU繁重的工作中,医护工作人员作为患者日夜的守护者,排除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,是使命也是责任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信息来源:沈倩秋
参考文献:中华护理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.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与解除专家共识.中华护理杂志[J].2022,57(2):146-150
编辑:吴雅涵
审核:徐铭伟
终审:付知勤